广东永华缝纫配件有限公司

绷缝机漏油分析及维修方法

以WX8003D绷缝机主要部位漏油为例,分析如下。

  1. 牙架漏油

压脚出现漏油,一般是牙架刮油片磨损或是牙架刮油片盖板周围的密封胶脱落,这种情况只要更换牙齿刮油片或重新将牙架刮油片盖板四周加密封胶即可。更换牙架刮油片要特别小心,牙架刮油片四周千万不能有伤痕,否则刮油片会失去防漏油的功能。另外,加密封胶时要将旧密封胶全部清理干净,在上密封胶时注意牙架内侧四周不能有胶水,如果粘上密封胶同样也会失去防漏油的功能。因为胶水粘到牙架内侧时,胶水会流到刮油片上,使刮油片失去防漏油效果。

  1. 弯针连杆漏油

一般情况是弯针连杆的密封圈损坏,只要跟换新的密封圈,基本能解决问题。

  1. 上牙齿、针杆及压脚漏油

漏油现象出现最多的地方是上牙齿、针杆及压脚部位。上牙齿漏油一般是上牙齿连杆的弹簧密封圈损坏,只要更换弹簧密封圈即可。在更换上牙齿连杆密封圈时,注意密封胶一定要粘牢,不能有一丝缝隙,在上胶水之前应将机壳上的旧胶全部清理干净,另一种情况是因为针杆在针杆筒中晃动,更换针杆及针杆上观察套筒露出机壳多少,然后在安装新针杆套筒时也要露出一样多。针杆套筒是用胶水粘在机壳上的,所以只要拆下针杆及针杆接头,就可以敲出上下套筒,用刮刀将机壳上留下套筒,用刮刀将机壳上留下的胶水全部刮干净,否则新套筒会塞不进去,或造成针杆中心不准。新套筒在装进机壳时注意要让其能顺利塞入机壳里,不能有轧死现象,要感觉有一丝松动但不能松动太大,否则会造成针杆中心不准。如果新套筒太大不能塞进机壳,可将新套筒外侧四周用砂纸进行打磨,打磨套筒时注意四周要均匀打磨,不能将套筒外圆打成偏心。把磨好的上下套筒固定在针杆上,观察针杆有没有死点。如果没有,再取出针杆及针杆上下套筒,将针杆上下套筒外侧涂上厌氧胶,不要涂得太多。将针杆先装入机壳里,将针杆上套筒从上面套到针杆上,注意针杆套筒不能装反,上下套筒全部套在针杆上时,将上下套筒同时装入机壳,速度要快,上下套筒一次性安装在标准位置,否则胶水干了就不能移动了。安装完毕,要上下移动针杆十几下,让针杆套筒与针杆之间比较顺滑,没有死点。大约粘好针杆套筒30s后,用干净的布将套筒外面多余的胶水擦干净。

如果上牙齿密封圈和针杆与针杆套之间无间隙,但还会出现漏油现象,可能是供油量太大,回油不好造成的。检查造成这种漏油现象的方法很简单,机器正常工作12h后打开针杆部位侧盖,如果针杆部位油很多,在打开侧面盖时会有油流出来,那就是供油量太大,回油效果不好。要解决此类问题,必须了解供油系统工作原理,才能对症下药。

  1. 供回油系统的调整

绷缝机供回油系统在正常运转中,通过油泵将油盘的油送到双通部位,然后通过双通将油路一分为二供给牙架传动部位和上轴部位。供上轴部位的油路又分成两路,一路供上牙齿的各个传动机构,另一路供给喷油窗。从油窗喷出的油会流到油窗下面的油盘,油盘上有几个孔,流到油盘上的油会顺着孔流到上绷针连杆部位和针杆部位。上绷针连杆直接润滑针杆部位,通过铜管中的油线进行润滑,油线一头处于上油盘孔的正下端,从油窗喷出来的油顺着孔流到上绷针连杆部位和针杆部位。上绷针连杆直接润滑针杆部位,通过铜管中的油线进行润滑,油线一头处于上油孔的正下端,从油窗喷出来的油顺着上油盘孔正好流到铜管内的油线上,油线的另一头通过上轴前端针杆曲柄,运转时每次碰撞油线使油雾化,从而润滑了针杆部位、上牙齿传动部位、上绷针的传动机构和压脚机构。对供油系统有了大概的了解,同时还要考虑回油系统。牙齿传动机构回油很简单,喷出来润滑的油会自动流到油盘里,供应给上级进行润滑。上牙齿传动机构及上绷针连杆部位的油,也会顺着机壳流到油盘内。针杆部位的油则无法自动流到油盘内,只能通过回油将多余的油脂吸回油盘内。这就是油路循环的过程,供油保证机器每个传动零件充分润滑,防止机器在高速运转时咬死,又能减少各个零件之间的磨损。回油还能防止多余的油顺着零部件之间的间隙流到面料上而造成油污。

绷缝机会出现针杆部位供油量过大,而回油泵不能及时将针杆部位多余的油吸回油盘里的现象。由于供油量大小是不可调节的,要想解决漏油,则应先从减小绷缝机供油量入手:首先打开上盖,剪一段10~15cm的油线,拔出通往上轴的油管,将油线塞入油管内,这样能减小上轴供油量,又不阻断上轴供油。塞好油线后把油管接好,再启动设备观察喷油管里是否有油喷出,但油量不能太大,只要盖上上盖后,能从喷油管窗看到有油喷出就可以了。然后打开针杆部位侧面板,旋松针杆部位供油铜管紧固螺钉,取出铜管,将铜管里面的油芯线拔出来,将油芯线的粗细减掉一半(注意是剪油芯线的粗细,而不是剪油芯线的长短)。将油芯线再塞入铜管内,轻轻地用锤子将筷子塞紧,把露在铜管外面多余的部位剪断,正常情况,筷子只要塞入铜管内10~20mm就可以了,注意塞好筷子后,钢管两头还要露出油芯线5mm,如果漏得太多,可以用剪刀剪掉。这样才能既起到向针杆部位供油,又能减小供油量。将铜管装到机壳上,用螺钉固定好钢管,转动手轮,观察上轴针杆曲柄是否每转一次都会碰到钢管,如果碰不到钢管,就基本解决了针杆部位漏油问题。

如果采用以上方法还出现针杆部位漏油,那就是针杆部位的回油力度不够,未能将多余的油及时吸回油盘内。遇到这种情况,需要准备外直径4mm、长20mm的铜管及内直径3.5mm、长500mm左右的塑料油管以及长*宽*高各30mm*20mm*10mm的羊角毡一块。

首先打开上盖和针杆部位的侧盖,拆下压脚,调压螺钉、调压弹簧、压杆导架、压杆导架座、抬压脚吊板和压紧杆防油罩。注意装压脚的压紧杆不要拆下来,目的是防止操作时不会损坏压脚压紧杆的铜套,如果损坏铜套会造成压脚升降不灵活。然后将准备好的羊毛毡,四周修成圆角,并且底部四周也要修成圆角,因为机壳四周的底部是圆弧形的,修剪后的羊毛毡应能完全贴在机壳内。在羊毛毡上用2mm的钻头打一个小洞,小洞不能打穿,只要钻进去5mm左右深度就可以了。另外注意打洞的位置,因为羊毛毡放置在绷针曲柄下面的机壳里,要让绷针曲柄左右摆动时碰不到回油管,回油管就插在洞里面,用2mm钻头打洞,优点是回油管插入羊毛毡内比较紧,回油管吸回油就不会漏气,如果漏气就不会吸油,用尖嘴钳或镊子将羊毛毡放到针杆部位里面且绷针曲柄的正下方,放羊毛毡时注意羊毛毡的洞的位置不能错。

剪15mm长的铜管,把铜管两头的毛刺全部清理干净,将铜管一头塞入准备好的塑料软管了内至少8mm。如果铜管不容易塞入,可以用开水或电吹风将塑料软管软化,再将塑料软管没有塞铜管的一头顺着机器原有的回油管方向,从机壳里穿过去。机壳穿回油管的地方有两个孔,其中一个孔已经有回油管穿过,新回油管从另一个孔穿过去,顺着旧回油管方向一直伸到机壳底部油盘内。回油管不要穿错,否则机器运转时会碰到回油管。将新回油管上的铜管用尖嘴钳夹住,慢慢塞入羊毛毡洞中,一定要塞紧并塞到底。然后用手转动手轮,观察上绷针的曲柄是否碰到新回油管,如果碰到可能是羊毛毡洞的位置不对,必须重新打洞。

剪长60mm长的铜管两头去毛刺,然后用手慢慢掰成U形。在U形铜管底部用砂轮机或什棉锉刀打出一个孔,将孔四周毛刺清理干净。剪长30mm长的铜管,同样两头去毛刺,再将铜管一头对准U形铜管刚刚打出来的孔,用电烙铁焊牢,焊好后成Y形状的三通。焊接时注意,不能将任何一个出口堵住,并且焊接的地方不能漏气,焊好后要放在水中吹吹看,检查三个出口是否畅通,焊接部位是否漏气。

将机器内的油放掉。打开机头油盘,将机头侧翻在工作台上,从油泵上找出回油管。在离油泵20~30mm地方剪断油管,将做好的Y形三通一头插在油泵上留下的一段回油管上,被剪下来的回油管插在三通的另一个铜管上,新安装的回油管插在剩下的一个铜管头部,一定要插紧,不能漏气。插好后把机头放正,用手转动手轮,仔细观察是否碰到回油管。如果一切正常,装好油盘,加入机油,装好皮带。在新安上的羊毛毡上注满机油,用手堵住喷油孔,启动设备,观察两根回油管都起到回油作用就可以了。正常情况是一根回油管回油速度快,另一根回油管回油速度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