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机头装配工艺流程 - 广东永华缝纫配件有限公司

商品分类

机头装配工艺流程

 

工序号

工序名称

工序内容

质量要求

装配工装

1

清理机壳表面

机壳非涂装面,加工后应平整无毛刺和飞边,如有涂上去的涂料,应用铲刀或锉刀去除

表面平整无涂料,铲锉时不得碰伤涂装面

铲刀、锉刀

2

孔口倒角

凡装密封圈的孔口,及油孔孔口和图纸上要求倒角的孔均应进行倒角

按图纸要求倒角,大多为1*45°、1.5*45°

45°锥形铰刀

3

 

回螺孔

对螺孔进行回攻,螺孔一定要攻透

按图纸要求进行回螺孔,不得烂牙

各相关丝锥

4

铰孔

各压轴套孔和装轴类零件的孔,按图纸要求铰孔

铰后孔径达到图纸的要求,孔内无涂装物、毛刺和铁屑

各相关铰刀

5

压轴套

敲(压)入各相关轴套

轴套压入方向要注意,油孔与壳体上油孔对准,轴套压入位置要准确

敲(压)、手锤(压轴套机)定位块

6

 

装轴套固定螺钉

装上各固定螺钉

旋紧各螺钉,螺钉紧固力矩2.5N·m

开刀

7

 

将各轴插入机壳相关轴孔

插入压脚提升曲柄轴、上轴、针杆摆动轴、下轴、抬牙轴组件、送料轴组件、外压紧杆,装上夹边器座

各轴插入后均应转动轻滑,垂直时能靠自重落下为佳

夹边器座螺钉紧固力矩2.5N·m

开刀

8

装针距标盘组件

装止动销弹簧、装止动销、旋入针距标盘组件

针距标盘转动时止动销应进出跳动顺畅,标盘转动时力矩应均衡,无过重过轻及轧现象

开刀

9

装压脚扳手等

装上挑线簧止动块、装上下过线钩、装压脚扳手、装上过线板和下过线钩

压脚扳手上下应灵活,止动块基本保持水平位置、下过线钩羊毛毡应平整,螺钉紧固力矩2.5N·m

开刀

10

装底板撑杆和拉簧架

装抬压轴与送料轴的垫圈和轴用挡圈

旋入套上弹簧垫圈的底板撑杆,装上拉簧架

底板撑杆紧固力矩4 N·m

开刀

在送料轴右端和抬牙轴左端分别套上

拉簧架螺钉紧固力矩4 N·m

轴用弹簧挡圈钳

11

 

装针距调节摆杆和倒缝操纵杆组件

将针距调节摆杆铰链轴插入调节摆杆,再将其装入机壳,旋紧铰链轴螺钉

摆杆应无轴向间隙,螺钉紧固力矩4 N·m

开刀、尖嘴钳

将倒缝操纵杆组件套上锥形垫圈(锥形小端面向机壳)插入机壳

扳手插入后转动应轻滑,径向无松动

将倒缝操纵杆曲柄组件套入,并使组件中滑块装入针距调节摆动槽

曲柄螺孔对准倒缝操纵杆短轴锥孔,旋紧操纵杆曲柄螺钉,螺钉紧固力矩8 N·m

将倒缝操纵杆吊紧螺钉

倒缝操纵杆无轴向间隙,螺钉紧固力矩2.5N·m

旋入倒缝操纵杆吊紧螺钉

处于零位时,倒缝操纵杆不能上下松动,螺钉紧固力矩2.5N·m,倒缝

旋针距标盘,使针距调节螺钉顶住针距调节摆杆中心(扳手不能扳动)时将标盘调至零位,再旋紧针距标盘螺钉,将标盘旋到最大针距

操纵杆扳动应轻滑,压下力≤15 N,并能准确定位

12

装上轴部件

上轴上装针杆曲柄,再将上轴插入机壳中的上轴左轴套内,并在上轴上套上压脚提升偏心连杆组件,再穿过上轴中轴套,并套上上轴紧圈组件、上轴伞齿轮组件、送料凸轮组件,再穿过上轴右轴套,装上工艺用上轮,在上轴左端塞入上轴油线(∮6mm长60mm羊毛毡)再旋上上轴螺塞

使针杆曲柄定位孔对准上轴上锥孔,旋紧定位螺钉,螺钉紧固力矩12 N·m,旋紧针杆曲柄螺钉8 N·m,压脚提升偏心轮偏心方向,向着主动轮,紧圈光面向着中轴套,伞齿轮方向向着主动轮,牙叉在主动轮一侧,螺钉紧固力矩3 N·m

开刀

13

装针距连杆铰链轴

将针距连杆铰链轴插入牙叉组件中针距连杆与针距调节摆杆的孔中,旋紧针距调节摆杆螺钉

牙叉组件与针距调节摆杆之间应无间隙,螺钉应对准铰链轴的平面,螺钉紧固力矩4 N·m

开刀

14

上轴定位

将上轴向右拉紧,使紧圈第一只螺钉对准上轴平面,紧固上轴紧圈螺钉和第二只螺钉

使上轴无轴向间隙,转动上轴360°应无卡点,转动顺畅,但力矩可稍偏重,螺钉紧固力矩4 N·m

开刀

15

装竖轴伞齿轮

将倒机壳使后盖板平面向上,转动竖轴,使轴定位平面向上,装上竖轴上伞齿轮,并拧紧螺钉

确保竖轴上下伞齿轮定位螺钉孔在同一面上(均向上)保证竖轴无轴向间隙,旋紧两只螺钉,螺钉紧固力矩4.5N·m,转动360°,应无卡点,力矩可稍偏重

开刀

16

上轴伞齿轮与竖轴上伞齿轮啮合定位

旋转上轴,使上轴油孔、上伞齿轮定位螺孔、上轴紧圈定位螺孔均向上,竖轴上伞齿轮定位螺孔也向上,将上轴伞齿轮与竖轴伞齿轮啮合,旋紧各定位螺钉及第二只螺钉

转动上轴应无卡点,但力矩可稍重,上轴轴向间隙应为零,螺钉紧固力矩4.5N·m

开刀

17

装下轴紧圈、下轴伞齿轮及定位

装下轴伞齿轮及下轴紧圈用轴套调整敲棒,调整下轴右轴套,使下轴伞齿轮与竖轴下伞齿轮处于一个最佳啮合状态,将下轴定位棒插入针杆轴套,移动下轴使左端面碰到定位棒。旋转竖轴伞齿轮与下轴伞齿轮,使旋向第一只螺钉均向上,使第一只螺钉对准下轴上的平面,旋紧下轴齿轮第一只螺钉和第二只螺钉

下轴应无轴向间隙,伞齿轮间啮合间隙基本为零,螺钉紧固力矩4.5N·m

开刀、下轴套敲棒、下轴定位棒、手锤

18

研磨伞齿轮

用研磨笔(小油画笔)将研磨剂(w28)涂于伞齿轮上,转速2000针/分,听伞齿轮啮合时声音变化,约5s后,声音柔和,可反复几次

研磨并清洗后,旋转主动轮应无重、轧现象,三轴轴向应无松动

研磨工作台、研磨剂、油画笔、刷子

19

装针杆摆动架连杆组件及备用针板

装上工艺针板,装针杆摆动架连杆组件,其右端套上摆动架右曲柄组件

针板平整,摆动架曲柄轴不应有轴向松动,右曲柄螺钉略微紧固即可

开刀

20

送料凸轮定位

放倒机壳,使后盖处于向上位置,转动主动轮,将上轴油孔旋到正面向上,使送料凸轮旋向第一只螺钉与上轴定位刻线对齐,并旋紧两螺钉

此时上轴伞齿轮与竖轴上伞齿轮旋向第一颗螺钉,均正面向上,螺钉紧固力矩4.5N·m

开刀

21

装抬牙轴

套上抬牙轴紧圈和抬牙轴曲柄(右)组件。紧圈光面靠住轴套,并旋紧螺钉

应无轴向间隙,螺钉紧固力矩3N·m

开刀

22

装送料轴

在送料轴上,套上送料轴紧圈和送料轴曲柄,套上牙架组件中牙架曲柄,紧圈光面靠住轴套,并旋紧螺钉

应无轴向间隙,螺钉紧固力矩3N·m

开刀

23

送料机构调整

将抬牙连杆与抬牙曲柄铰链轴连接,连杆与曲柄间应无间隙,旋紧螺钉

将送料连杆与送料曲柄用铰链轴连接,连杆与曲柄间应无间隙,旋紧螺钉

螺钉紧固螺钉4 N·m

开刀

调整抬牙曲柄与送料曲柄同连杆的垂直度,倒缝扳手复位应灵活

旋转主动轮应无重、轧现象

开刀、定位块(高度1mm)

移动牙架曲柄,使抬牙叉滑块插入抬牙曲柄槽内(油孔应向上)

滑块在曲柄槽内运动应轻、滑

左右移动牙架曲柄,使针板槽和送料牙左右间隙均等,紧固牙架曲柄螺钉

螺钉紧固力矩3N·m

旋转主动轮使送料牙调整到距针板槽端部1mm间隙,紧固送料曲柄螺钉

送料牙露出针板1mm,螺钉紧固力矩4 N·m

将针距调到最小时,使送料牙尖距针板表面1mm,此时送料牙容针孔中心到针板边缘应为32.1mm

针板槽与送料牙运动方向间隙1mm,螺钉紧固力矩4 N·m,转动主动轮,转动力矩要轻,不能有重、轧现象,牙架运动和左右方向应无间隙

24

装油箱及油量调节螺钉

翻转机头,将油毡钩簧组件的羊毛毡短头处插入机壳底板油箱油孔内,固定油毡钩簧组件

插入后应稳固,不得脱落,螺钉紧固力矩3N·m

开刀

将油箱密封垫,油位指示板和油箱压板,用油箱压板螺钉装在机头上

指示板刻线面向外,螺钉紧固力矩2.5N·m

在油量调节螺钉上套上油量调节螺钉弹簧,旋到下轴左轴套上

旋到底再退出三圈

25

装挑线杆

在摆动架滑块轴上套上摆杆轴滑块(油孔向上)

转动主动轮,连杆在铰链轴上运转应轻滑

开刀

将针杆挑线连杆套入针杆挑线连杆铰链轴(连杆油孔向外),将滑杆插入针杆挑线连杆

滑杆转动应轻滑

将挑线杆插入滑杆(挑线部位伸出机壳挑线杆槽外)再将挑线杆铰链轴组件插入挑线杆和机壳挑线杆孔内,旋紧挑线杆铰链轴螺钉(使其对准轴上平面)

铰链轴螺钉紧固力矩3N·m,旋转上轴力矩无重、轧现象,挑线杆平面间隙应小于0.2mm,运动方向间隙应小于0.15mm(加压1N)

26

装针杆摆动架组件

将针杆摆动架组件上的导规槽对准摆动轴滑块,且针杆接头对准针杆挑线连杆,向里推进针杆摆动架组件,推到摆动架压板内侧,碰到机壳内端面

 

开刀、定位块(7.8mm)

装上针杆摆动架销,其止口平面向上

螺钉紧固力矩3N·m

装针杆摆动架压板,并旋紧压板螺钉

螺钉紧固力矩4 N·m,针杆摆动架左右无间隙,转动主动轮,手感无重、轧现象

将针杆接头运动到最下端,将针杆高度定位块放在针板槽内(应平整),使针杆下端面与定位块接触,同时将定位棒插入针杆端横孔内,使定位板与定位块小轴靠住,紧固针杆接头螺钉

定位块高度18.4±0.05mm(无定位棒可凭目测针杆上夹针螺孔应在操作者右边),针杆接头螺钉紧固力矩3N·m,针杆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应无卡点

27

针杆摆动架定位

将针距标盘旋到零位,旋转主动轮使针杆最低位

定位尺寸7.8mm,螺钉紧固力矩4 N·m

开刀、定位块(7.8mm)

将压紧杆插入压紧杆孔内,将定位块放在压紧杆导架

摆动轴向应无间隙,旋转主动轮应无重、轧现象

28

装压紧杆机构

抽出压紧杆,再自上而下地装上压紧杆导架组件、压紧杆提升架、松线驱动板、压紧杆弹簧架

压紧杆在轴套内能靠自重落下,压紧杆提升架上下运动应灵活,不能有重、轧现象;松线驱动板的导向杆插入压紧杆提升架,上下运动应灵活

开刀

29

将压脚提升杠杆组件

将曲柄连杆、杠杆连杆分别同压脚提升杠杆两端连接

连接杠杆上下应无重、轧现象

开刀

将压脚提升架轴端套入压脚提升杠杆,同时将曲柄连杆另一端与压脚提升曲柄轴连接,杠杆连杆另一端与内压紧杆轴端连接

 

将杠杆轴位螺钉旋在压紧杆提升架上

螺钉紧固力矩2.5 N·m

30

装滑块导轨

将导轨滑块装在内压紧杆上(油孔向上)

使导轨滑块装入滑块导轨槽中,用导轨螺钉紧固滑块导轨

滑块在导轨中运动应轻滑,导轨要装的平整,螺钉在调整过程中慢慢交替旋紧,螺钉紧固力矩3N·m

开刀

31

装内、外压脚

将内压脚装入内压紧杆

内压脚容针孔位置应与送料牙容针孔位置对齐,螺钉紧固力矩3N·m

开刀

将外压脚装入压紧杆

内外压脚两边间隙应均匀,螺钉紧固力矩3 N·m

32

外压脚定位

将压脚扳手扳起,将8mm高定位块放在外压脚底部

螺钉紧固力矩3 N·m

开刀、定位块(8mm)

将压紧杆提升架与松线驱动板向下压,使其与压脚扳手平整,旋紧压紧杆提升架螺钉

手动提升压脚杆要求上、下顺滑

33

装导向压板

将压紧杆提升架与松线驱动板,旋入导向压板螺钉用手动扳手检查压紧杆上下是否灵活,钻φ3mm孔,压入导向压板弹簧销

螺钉紧固力矩3 N·m,扳动压脚扳手,压脚上、下顺滑

开刀、敲棒、手枪钻、φ3mm钻头

34

装压紧杆簧

将压紧杆簧对齐松线驱动板,旋入导向压板螺钉用手动扳手检查压紧杆上下是否灵活,钻φ3mm孔,压入导向压板弹簧销

支撑螺钉紧固力矩4 N·m,压紧杆弹簧架螺钉紧固力矩3.5 N·m

调压螺钉应对在压板簧刻线位置,压紧杆机构有一定压力,上下自如,放下时压脚应碰到针板

开刀

35

偏心连杆定位

转动主动轮,使针杆处于最低位置,调整偏心轮,旋向第一只螺钉正面向外(后盖方向)略微旋紧螺钉,如转动力矩轻滑无重、轧,则在旋紧第二只螺钉

转动应轻滑,两只螺钉紧固力矩4 N·m

开刀

36

装调节曲柄

将调节曲柄套入压脚提升曲柄轴,将连杆铰链轴套入偏心连杆,将连杆铰链轴从调节曲柄插入,再旋上连杆铰链轴蝶形螺母,调整到调整曲柄望月行槽中心位置,旋紧蝶形螺母

转动上轴,运动应轻滑螺母紧固力矩4 N·m

开刀

37

内外压脚定位

旋转主动轮,使调节曲柄摆动至最外端,放下压脚扳手

将外压脚定位块(4.5mm)放在外压脚下,旋紧调节曲柄螺钉

 

螺钉紧固力矩4 N·m

开刀、定位块(4.5mm)、定位块(3.5mm)

38

装内压紧杆弹簧

将内压脚压簧套入压簧顶杆组件,通过机壳插入内压紧杆孔内,旋入压紧杆螺钉

螺钉旋到与机壳顶部平,螺钉紧固力矩2.5 N·m

开刀

39

装膝控提升杠杆

放下压脚扳手,使膝控提升杠杆直角端处于松线驱动板下面,旋入膝控提升杠杆螺钉

螺钉紧固力矩4 N·m

开刀、呆板手、定位块(14mm)

调整杠杆拉杆连接座(外压脚杆下放入14mm定位块),使连接座螺钉旋入后膝控提升杠杆与松线驱动板之间的间隙为2mm,再旋紧连接座螺钉,并锁紧杠杆拉杆螺母

螺钉紧固力矩3.5 N·m

螺母锁紧力矩2.5 N·m,膝控提升后压脚最大提升应达到14mm,松开膝控,压脚应能自由落下

40

装油绳及油孔塞

在机壳顶部、上轴前套、中套、平板面上的下轴右轴套处,油孔内塞入毛毡短绳,并压入油孔塞

油孔塞要平整,不得碰坏机壳涂装面

手锤、敲棒

41

装机针

装上针杆过线环,并旋紧过线环螺钉

插入机针并旋紧夹线螺钉

螺钉紧固力矩2.5 N·m

  1. 机针要插到底
  2. 机针长槽向外,勾线凹部向旋梭

螺钉紧固力矩2.5 N·m

开刀

42

装夹线组件

放下压脚扳手,插入松线钉,圆头端向内

装上夹线组件,固定安装螺钉时调节挑线簧弹力,适当时旋紧夹线安装螺钉

装上上过线板,再旋入上过线板螺钉并紧固

螺钉紧固力矩2.5 N·m

挑线簧弹力约1N,运动范围8~10mm,提升压脚时松线应正常

螺钉紧固力矩2.5 N·m

开刀

43

装旋梭

旋转主动轮,使机针运动到最高点时,将旋梭装在下轴上,再使机针下降,使它插入旋梭保针槽内

 

开刀、定位钩专用塞片

将旋梭定位钩装入机壳安装槽中,使定位钩凸部放入旋梭凹槽中,轻微旋紧定位钩螺钉

定位钩凸部前后位置基本与机针位置对齐

将机针运动到最低点,将针距标盘调整到中间值5mm

针杆圆周两刻线中下一条应对准针杆下轴套下端面

使针杆上升2.4mm,调整旋梭勾线尖与机针凹部的间隙,应在0~0.05mm内,勾线尖应与机针中心线一致,旋紧旋梭螺钉

此时针杆上刻线中下一条应对准针杆下轴套下端面,螺钉紧固力矩4.5 N·m

用定位钩位置专用塞片(0.8+0.2

mm)调整定位钩凸处与旋梭槽底部间隙,旋紧定位钩螺钉

旋转主动轮,定位钩与送料牙架不能碰,螺钉紧固力矩4.5 N·m

44

油运转(跑合)

将机器推入油运转机内,主动轮上挂上皮带,针距标盘定位在10处

开动电动机进行20min油运转

冲油管应对准各需加油部位

转速2000针/分,应无咬死,无异常声响

油运转机

45

检查配合间隙与螺钉紧固情况

对下列部位间隙进行确认并检查和再次紧固相关螺钉:

a.上轴;b.上轴伞齿轮与竖轴上伞齿轮;c.送料凸轮;d.针距调节摆杆与牙叉;e.竖轴轴向;f.竖轴下伞齿轮与下轴伞齿轮;g.下轴轴向;h.送料轴轴向;i.送料轴轴向;j.抬牙轴轴向;k.抬牙轴左右曲柄

配合处均无松动现象,轴向间隙在0~0.02mm内,旋梭运动方向间隙在0.15mm以下(加压2N)

开刀

45

检查配合间隙与螺钉紧固情况

挑线杆间隙:平面间隙≤0.2mm,运动方向间隙≤0.15mm(加1N力)

倒缝扳手复位正常,零位时无松动,转动主动轮应轻滑

螺钉紧固力矩按前述要求进行确认

针距最大时,能用≤15N的力压下扳手,且复位正常,针距为零时,倒缝扳手应无上下松动

转动主动轮,应轻滑无重、轧,无轴向间隙

开刀

46

装伞齿轮上罩壳

在伞齿轮上罩壳(后)塞上橡皮塞,在下罩壳(前、后)内加适量黄油,从机头后盖板处放入伞齿轮前后罩壳,卡在两齿轮处,前后罩壳卡紧并旋紧罩壳螺钉

转动主动轮,罩壳内无碰擦等异常情况,螺钉紧固力矩2.5 N·m

开刀

47

装伞齿轮下罩壳

在伞齿轮下罩壳(前)塞上橡皮塞,在下罩壳(前、后)内加适量黄油,翻转机头装下罩壳(前、后),旋紧罩壳螺钉

转动主动轮,罩壳内无碰擦等异常情况,螺钉紧固力矩2.5 N·m

开刀

48

装盖板

将机头右油盒组件,装入机壳顶部,旋紧油盒螺钉

注意油盒方向,厚的一端靠主动轮,螺钉紧固力矩2.5 N·m

开刀

后盖板上塞上橡皮塞,旋上后盖板螺钉

装面板,旋上面板螺钉

橡皮塞应塞平整,螺钉应逐个旋紧,螺钉紧固力矩2.5 N·m

面板四周与机壳四周对齐,螺钉紧固力矩3N·m

49

装挑线杆防护罩

装上挑线杆防护罩,旋紧防护罩螺钉

防护罩与挑线杆槽一致,螺钉紧固力矩2.5 N·m

开刀

50

装主动轮

拆卸工艺用主动轮,装上新主动轮,并旋紧两主动轮螺钉

主动轮内端面与机壳右端面留有2mm间隙,旋向第一只螺钉对准轴平面,螺钉紧固力矩4.5 N·m

开刀

51

试缝

翻转机头,在加油孔中加入缝纫机油

加到油量指示板上刻线位置

开刀、小纸片

空转2min(2000针/分),用小纸片(40mm*50mm)在旋梭下方试供油量大小,调整油量调节螺钉以达到供油要求

小纸片在旋梭下方10s应有散点状油点

装上针板旋紧针板螺钉

装上推板

送料牙两边与针板槽间隙应均等,螺钉紧固力矩2.5 N·m

装推板时退推拉力适当,无松动

装上已有芯线的梭芯套

不过紧

装梭芯套时,梭线张力0.9~1N

穿上缝线,调整夹线组件和挑线簧

引出底线,将2层1m长0.2m宽的缝料放在压脚下进行试缝

  1. 二层缝料,转速2000针/分,针距5mm,缝纫1mm
  2. 顺倒缝缝纫100mm,转速1200针/分,线迹距同上
  3. 层缝2-6-2-6-2层及4-8-4-8-4层试缝,总长0.5mm,转速1000针/分,针距6mm

梭芯套安装到底,不会脱落

调整夹线组件和挑线簧时面线张力约为5N,挑线簧张力约为1N,挑线簧活动范围8~10mm

试缝时,应无断线、浮线(浮面线及浮底线)及跳针等,底、面线交和在缝料中间

52

外观检查及钉商标牌、型号牌、贴CE标志、挂合格证

清洁机头外表,按技术要求钉商标牌、型号牌、贴CE标志、挂合格证

商标牌、型号牌钉平整,按要求位置贴CE标志、挂合格证

手锤

 

文章中心